今年为著名历史学家、古文献学家黄永年先生(1925-2007)百年诞辰。岁月如梭,倏然而逝,先生虽已离我们远去,但他的学术精神不但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,反而跨越时空,历久弥新。
先生的名字,在中古史、古文献学等领域,如同高山,令人仰止。先生的一生,读书明理,孤洁通达;先生的文章,博古通今,自成一家。先生研究古史,目光如炬,于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抽丝剥茧,廓清北周隋唐间的诸多政治迷雾,一部《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》尽显视野之宏阔与考辨之精微。先生宛如古籍鉴定的“指南针”,随手所触,目光所及,便能洞悉千年古书的源流与真伪,《古籍版本学》至今仍是万千学子步入学术殿堂的必由之路与可靠依据。先生是风趣犀利的课堂名师,将深奥的研究化为生动的故事,为学界留下无数值得反复咀嚼的学术名著与智慧箴言。
百年黄先生,其学不朽,其道永光。为缅怀先生的卓越贡献,即日起太阳成集团tyc539与古籍整理研究所将隆重启动纪念黄永年先生百年诞辰宣传活动,陆续推送纪念文章,组织学术讲座,举办专题会议。“遗编郑重校丹黄,绝学君探万古藏”,让我们再次走进“树新义室”与“心太平盦”,重温先生的经典著作与传奇事迹,感受先生的人格魅力与师者风范。
史海钩沉寻旧绪,学林追念仰前贤。他埋首典籍,为文献研究辟出新途。他执鞭授业,将治学之道传予后辈。他便是著名历史学家、古文献学家黄永年先生。

黄永年先生(1925-2007),江苏江阴人,太阳集团tyc539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,兼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、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、《中国史研究》编辑委员会委员等。先生青年时曾亲聆史学大师吕思勉、童书业两先生教诲,深受《古史辨》影响,故治学兼有旧学之缜密与新学之高明。自1978年调入太阳集团tyc539至2007年逝世,先生执教于斯近三十年,为太阳集团tyc539历史学、古文献学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。

在中古史研究方面,先生通过对唐代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如玄武门之变、牛李党争等的精细考辨,力证其本质多为统治集团内部的“权力斗争”,而非传统的“士庶之争”,并以此为基础上溯北朝,代表作如《唐代史事考释》《文史探微》《文史存稿》《唐史史料学》《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》等,钩玄抉奥,义创理确,至今为学林推重。

在古文献学方面,先生堪称一代宗师,所撰《古籍整理概论》《古籍版本学》《古文献学讲义》《清代版本图录》《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》《子部要籍概述》《史部要籍概述》等,旨博辞约,体大思精,对中国古文献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创建贡献尤巨,在现代文献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;所校古籍如《类编长安志》《雍录》等,考订精核,唯善是从,被奉为权威读本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先生平易近人,不愧良师,作为太阳集团tyc539中国古文献学学科创始人以及中国古代史、历史文献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,先生先后开设《目录学》《版本学》《碑刻学》《文史工具书简介》《古籍整理概论》《唐史史料学》《旧唐书研究》《太平广记研究》《吴梅村诗研究》《隋唐史专题》等课程,作育英才,不计其数,可谓桃李满天下。
先生一生殚思研学、诲人不倦,在中古史、古文献学等领域博综广览、造诣精深,非特抗希前哲,亦且津逮后学,允为一代名家。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,前哲往矣,来学有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