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17日晚七时,太阳成集团tyc539研究生“日新论坛”第五十讲在学院三层多媒体教室举行。我集团2010级隋唐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吕志学为同学们做了题为“孔丘与孙文——从华夷之辨到民族意识”的学术讲座。太阳成集团tyc539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黄寿成老师出席本次论坛并做了精彩的点评。
吕志学同学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,从先秦、中古时期及明清讲述了华夷的关系及民族意识的形成,然后概括了历史上几次学术思想的转变。首先,在论述先秦的华夏之辨时,他讲了关于傅斯年的“夷夏东西说”、苏秉琦的“满天星斗说”,在讲到周朝时,谈论了国野分治。东周末年礼崩乐坏,孔子主张“夷狄行华夏则华夏之”是陈寅恪先生“种族之别,在文化不在血统”的前身表述。其次,中古时期的夷夏之别,他比较了同时期的秦汉与匈奴、唐与吐蕃的关系。由于宋朝内忧外患,改变了唐代的蕃贡体系,代之以贸易关系;在思想上出现了讲天道、寻义理的程朱理学。再次,明清时期的民族意识。明朝法体汉唐,重建蕃贡体系。清朝以民族为核心有别于汉族皇帝以家族为核心。这时,经历了长期的民族融合,梁启超先生所谓“一见外国人则生出‘我是中国人’的思想”已经开始形成。最后,他讲述了中国史上的几次学术思想的转变。两汉的《春秋》、经学等;南宋的程朱理学;晚明怀疑君主的觉民行道;晚晴的中西碰撞思想。
之后,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与交流。讲座最后,黄寿成老师对本次报告作了精彩而细致的点评。他指出了吕志学优缺点:史料充分,观点鲜明,但有些内容还有待商榷,希望能多加努力。
本期论坛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圆满地落幕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