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6日,“中国中古史集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《唐史论丛》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会”在太阳集团tyc539长安校区举行。本次论坛由太阳成集团tyc539、《唐史论丛》编辑部联合举办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四川大学、河北大学、西北大学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、陕西历史博物馆、西安碑林博物馆、三秦出版社、太阳集团tyc539出版总社等省内外十余家单位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。论坛开幕式由《太阳集团tyc539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主编、太阳成集团tyc539副院长冯立君教授主持。
太阳集团tyc539副校长李秉忠教授,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、《唐史论丛》主编杜文玉教授分别致辞。李秉忠介绍了太阳集团tyc539及历史学科八十年的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果,并表示作为《唐史论丛》的创办单位,太阳集团tyc539及太阳成集团tyc539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集刊建设,深化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相关刊物的联动,打造更具包容性与引领性的学术平台。杜文玉详细回顾了《唐史论丛》的办刊经历、办刊理念及四十年来取得的成果,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、海内外学者多提供优质稿源,共同办好这份刊物。
在《唐史论丛》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会环节,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、《唐史论丛》创刊编辑薛平拴教授,三秦出版社原总编辑、《唐史论丛》第四辑责编李郁编审,三秦出版社《唐史论丛》现任责编、郭珍珍副编审先后发言。薛平拴教授回顾了《唐史论丛》的创办历程,以及在刊物创办过程中史念海、黄永年、牛致功、马驰等前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,保证了《唐史论丛》的持续出版。李郁编审表示,作为第四辑暨三秦出版社首任《唐史论丛》责任编辑,他对《唐史论丛》的感情非同一般,几十年来一直以三秦出版社能够出版《唐史论丛》为荣。郭珍珍副编审介绍了《唐史论丛》当前的编辑和出版情况,并谈到三秦出版社非常重视与《唐史论丛》的合作,将《唐史论丛》的质量管理、注释规范等各方面的流程设立为标杆,社里负责的其他学术类刊物均向《唐史论丛》对标。
在中国中古史集刊高质量发展论坛环节,出席论坛的集刊和期刊负责人在介绍各自办刊情况、交流办刊经验的基础上,就中国中古史领域内集刊类学术刊物具有的独特优势、在当前面临的困难,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等方面建言献策,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和标志性的建议。
与会专家认为,对于中国中古史领域内集刊的未来发展,应聚焦以下四个方面:其一,要发挥集刊的优势,紧密跟踪学术前沿。针对学术前沿理论或话题,要提前布局,主动设置多样化的议题和专栏,把集刊的形式办得更为丰富。其二,集刊要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,突破当前的困难局面。中国中古史领域内的集刊应当在各学术平台之间保持协作,加强合作交流,尽快融入到当前的学科评价体系当中去。其三,集刊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刊特色,用好依托优势。集刊在办刊时基本都有所依托,应紧密向依托的实体或社会组织靠拢,发挥办刊的特色。同时,集刊也应当积极争取各项政策的支持,诸如“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资助项目”等,改善自身办刊条件。其四,集刊应当注重学术信息的快速传播。集刊应当重视扩大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,应当具有比较规范的英文、日文或与刊物特色相关的其他语言文字的题目、关键词、摘要等。同时要重视现代化的学术传播手段,扩大学术影响力,弥补与期刊之间的信息化差距。
专家发言结束后,中国历史研究院成果评价处副处长逯万辉副研究员就“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资助项目”进行了介绍。自2021年至今,该项目共资助了四期24种集刊,涵盖中国史、世界史、考古学三大一级学科,涉及区域国别史、党史、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多个领域。受资助集刊在相关领域均具有良好的口碑,在引领专业领域研究方向,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,培育历史学人才队伍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。《唐史论丛》是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资助项目的第二批受资助集刊,在资助期内表现良好,出版周期稳定,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色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希望《唐史论丛》秉持优良传统,将历史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,切实为新时代中国哲学科学体系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论坛最后,杜文玉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。他认为,本次论坛的举办非常成功,与会专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,对于《唐史论丛》后续的创办很有启发性。同时,各位集刊负责人就集刊的办刊现状和未来发展都充分交换了意见、发表了观点,对帮助中国中古史领域内的集刊克服当前的困难,迎来更好的未来都有重大意义。
